初夏時節,走進中衛市沙坡頭區東園鎮瑞應村千畝糧田和經濟作物種植基地,一片綠色搖曳的希望田野映入眼簾:努力扎根的稻苗、長勢有力的玉米、拔節抽穗的小麥、葉苗肥壯的韭菜和大蔥,百畝開花掛果的西瓜和辣椒。
誰能知道,這片豐產園,曾經卻是一片靠天吃飯的鹽堿旱地。
旱地變水田,背后有故事。
瑞應村現有從中衛市海原縣三個鄉鎮搬遷而來的生態移民近百戶400多人,村民一年的經濟收入主要依靠種植業。但灌溉難,只能旱種薄收,每年農耕用水成為瑞應村村委和村民的急難愁盼問題。
駐村第一書記何衛國了解到這一情況后,與村委會溝通,協調國網中衛供電公司塞上江南(沙坡頭)共產黨員服務隊隊員深入該村進行實地調研勘查,并根據該村農業生產實際用電情況,量身定制改造方案,將瑞應村納入農田灌溉低壓線路架設工程實施范圍。
該工程項目于2021年8月開工建設,總投資7.98萬元,為該村規劃新建0.4千伏線路1.2公里。經過施工人員近兩周時間的施工,于2021年9月完成。徹底解決了該村1、2、9隊三個隊的1200多畝農田灌溉用水困難問題,使這塊昔日的鹽堿旱地變成了灌排通暢的水田。
如今的瑞應村,在國網中衛供電公司駐村幫扶小組的引領下,村民們日子越過越好。村上的王伏祥、范長忠和李建國兄弟倆4人今年聯合承包300畝地全部種植上了水稻,眼下長勢喜人。
5月17日,瑞應村村委及村民代表王伏祥和李建國兄弟倆將一面寫有“駐村幫扶辦實事,為民解憂暖民心”的錦旗送到國網中衛供電公司,表達對供電部門的感激之情。
國網中衛供電公司駐村扶貧工作小組工作人員介紹,下一步,將繼續貫徹落實自治區、國網寧夏電力公司駐村幫扶工作要求,發揮專業優勢,緊緊圍繞“做給農民看、帶著農民干、幫助農民賺”的工作原則,在駐村幫扶路上,出點子、找路子,引領瑞應村村民在養殖產業及食用菌栽培方面拓寬致富路,讓大家的生活富起來,“錢袋子”鼓起來。